2022.04.09
上游新闻
一家企业,从签约落地到投产,仅用了一年时间。
这家企业,就是三一重机(重庆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三一重机”),这也是“三一重工”在西南建成的首个“灯塔工厂”。从施工到投产,创下该集团旗下同体量项目落地投产的最快速度。
今年初,三一重机定下新目标:2022年冲刺100亿元!换句话说,实现从“0”到“100亿”的跨越,预计只需29个月。
三一重机,在重庆为何“跑得”这么快?
3月31日,上游新闻记者走进三一重机,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“密码”。
“落地快”从施工到投产创造了“三一重工”最快速度
灯塔工厂,被誉为“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”,是智能工厂的典范。数字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是它的标签。
3月31日上午,走进工厂一“绿色画面”映入眼帘:偌大的水池中,成群的鱼儿悠然自在;水池周边绿植环绕,中间设的茶座休闲区方便工人休息、娱乐。水池两侧则是挥舞的机械臂。
“灯塔工厂”入门一景
在这个“花园工厂”里,去年投产半年便生产出了上万台挖掘机,实现销售额68.1亿元。
时间回到2020年7月1日,项目签约落地重庆两江新区。
不到3个月的筹备,当年9月就开始打桩,次年6月30日按期竣工。占地21万平方米的厂房施工只花了9个月。
“就同体量项目来看,这是三一重工在全国投产最快的项目。”三一重机总经理邓荆辉回忆,“别的地方没有这么大体量的单体厂房。”
最快的背后有何“秘诀”?
首先选择重庆,是因为重庆的“磁力”:
重庆发达的汽车产业有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,相应的技术人员、研发人员;通江达海的“公水铁”交通网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等。“早建成,早投产,早见效!”邓荆辉说。
项目建设过程中,邓荆辉对当地政府的“保姆式”服务印象深刻:项目投产前1个月,通向厂房约2公里连接路还没通。为确保项目按期投产,两江新区组织力量“围着转”、“盯着干”,连接道路顺利赶在项目投产前竣工;
“在拿地、审批等流程上开设了‘绿色通道’。”
在邓荆辉看来,正是有了这些量身定制的全流程服务,项目建设才能“快”起来。
“生产快” 平均17.3分钟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
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工厂在国内有3个。与江苏、上海两地不同,重庆工厂产品更全:生产大型、中型、小型共11款挖掘机。
三一重机的“快”,也体现在生产效率上:满负荷生产时总装配线上平均每隔17.3分钟,就能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。
工人正在装配挖机“手臂”
在“灯塔工厂”生产线入口,4台机器人联机快速运转,协同对挖掘机斗杆进行焊接。这种“四机联动”因协同要求高、开发难度大,在全球范围内罕见。
机器人焊接冒出湛蓝火花
“机器人自动焊接可达率高达95%,ut合格率接近100%。”三一重机工艺院部件工艺所副所长陈公强说,这项“黑科技”解决了一大痛点:焊缝作业空间狭小很难达到合适焊接角度。
事实上,三一重机的“黑科技”还有不少。
比如,在自动化折弯岛,在3d视觉技术加持下,机器人可精准抓取物料并自动操作折弯及在线检测,产品合格率可以达到100%。
三一重机在各系统联动下,可由系统根据市场销售、库存和设备能力智能排产,再向中控系统下达指令。接到指令后,生产线上的设备将自动响应,自主上下料、配送、焊接等,直到完成组装走下生产线。
“能达到‘一张钢板进去,一台挖机出来’的效果。”陈公强说,目前工厂自动化率已经达到80%,节约了50%以上的人工。
据了解,“灯塔工厂”投资约20亿元,主要生产55吨及以下共11款大中小型挖掘机,设计产能93台/天,2.88万台/年。
“按全年定的目标,今年将冲刺100亿元。”邓荆辉对这个目标充满希望。
“补链快” 数个配套商确定就近落地建厂
挖掘机组装下线,由众多的配套部件集成。
在三一重工的供应链上,大小配套企业有270多家,其中主要配套企业有上百家。然而,这些企业多集中在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。
“为缩短保供距离,逐步将供应链转移到重庆及周边。”邓荆辉举例说,有的机械加工小件供应商远在江苏扬州,仅物流成本就是个不小的数字。
目前,三一重机正尝试与几公里外的一企业初步合作,仅此一项测算下来综合成本就有8%的降幅。
紧随三一重机投产,已有七八个配套商确定到重庆落地建厂,生产丝座、配灯、管夹等机构小件。
比如,一家沿海垫片企业已在长寿拿地准备建厂,一家海绵生产企业在重庆已建好厂房。
为确保供应链不“掉链子”,三一重机采取两大策略:一是动员原配套商就近建厂,二是在重庆及周边重新匹配供应商。
“希望20多家核心供应商都聚集在重庆。”
邓荆辉粗算过一笔账,若按照一年50亿元的采购额算,本地配套率达到70%预计可为企业降低成本1.5亿元以上。
邓荆辉在重庆匹配发动机供应商时,已相中一家实力企业可为其提供多个核心部件的配套,预计明年会有实质性合作。
“布局快” “重庆造”挖掘机要卖全球
三一重工挖掘机可谓是“王牌”产品,11款机型市场占有率多在30%以上,有的甚至达到了40%。目前,重庆生产工厂的市场定位已清晰:国内面向西南、西北,国外面向东南亚、中亚甚至欧洲。
“重庆造”挖掘机
去年12月3日,中老铁路正式通车。重庆至老挝的货运时间将缩短至3天左右,货物也可借由这条铁路转运至泰国或者越南,企业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,货运效率也大幅提高。
“老挝需求较大的是中型挖掘机。”邓荆辉告诉记者,目前正在着手推进出口老挝的相关工作,预计最快在下半年确定。
他算过一笔账:由上海出口中型挖掘机到老挝,要先走海运到泰国曼谷上岸,再用铁路或公路转运到老挝,前后时间要1个月。除时间成本外,相比之下由重庆到老挝可节省45%左右的物流费。
采访间隙,邓荆辉向随同的中干派出任务:出口欧洲若走中欧班列(渝新欧),能否降低运输成本?尽快测算数据拿出方案。
同时,针对市场定位重庆工厂也在布局研发力量。按照计划,今年将把整个新产品研究所的框架搭起来,目前正在招兵买马。
“将以市场区域的施工土质等条件为切入点进行研发。”工艺院智能制造所所长王胜桥举例说,未来也可能针对发动机、消音器、散热器等进行研发,目前整个研究所仍在立项,投入也在测算当中。
记者手记 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生动注解
三一重机跑出的“重庆速度”,正是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。
近年来,重庆持续发力,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。在采访时,邓荆辉说出了一句话:“在重庆,企业有问题,政府响应速度是真心快!”
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、竞争力。
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,政府围绕项目转、盯着项目干,提供“一企一策”和“一事一议”服务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解决“难点”“卡点”,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政府办事的决心和服务的暖心。
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,已经成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。平均17.3分钟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,就是最生动的案例。
从“0”到“100亿”的跨越,成为重庆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生动注解。
依托重庆已有的工业基础,三一重机因地制宜重整供应链,以聚链成群实现降本增效:仅垫片小构件就能省下8%的成本。
邓荆辉的“物流账本”,同时算出了重庆的开放“红利”。
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,重庆已经通江达海拥抱世界,“重庆造”挖掘机走向世界多了数条国际通道。以三一重机为代表的“灯塔工厂”,无疑将为“重庆智造”树起新的“灯塔”,“照亮”制造业转型升级路。
内容转自:上游新闻
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孙琼英 视频编辑 何闯编辑/苏航
下一篇: 央视财经×三一重工:开门红!
0条评论